近日,“北京全女团爬山遇险”、“北京一个半月接七十余起山岳报警”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户外安全事故再度成为社会焦点新闻。
截图自某社交平台
食物吃完了,水喝完了,人透支了,手机没信号——据说连对讲机都没电。
直至下午16点多,在走过了6公里左右错路之后,领队才确定让所有人原路折返。
此时折返,意味着要在没有食物和水,且体力已透支的情况下,要摸黑再走10公里,要爬过那些原本好不容易爬过去的悬崖和山石路。
这群女性户外小白,虽然疲累不堪,又饿又渴,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然而,直到晚上21点,还在山谷里摸黑走,且天又开始下不小的雨,还电闪雷鸣。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陡崖,非死即伤。
本来以为几个小时就可以轻松返回,食物、饮水以及户外装备全都准备不足。现在已断水、断粮数小时,一些人甚至以为自己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了,连遗书都想好了。
截图自某社交平台
截图自某社交平台
事故主要原因是什么?
1、4名领队都不曾对线路进行踏勘、踩线;
2、主领队既不熟悉当地地形,也不能辨认方向,盲目依托轨迹热力图;
3、主领队在明知走错路的情况下,未及时纠错、及早原路返回;
4、领队不具备专业性,也未按照公告准备适配的装备,如头灯;
5、活动无基本的应急预案和救援准备。
合格的领队应具备哪些能力?
此外,经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户外活动参与者参与到户外探险活动中,是被社交媒体上一些精美、精彩的照片、视频所吸引,盲目跟风。他们对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缺乏深入了解,对自身条件、活动准备、装备与技能等都缺乏应有的考量,忽略了户外活动所隐藏的安全风险。不但使自己置身险境,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据统计,仅今年5月1日至6月12日,北京消防共接报山岳救助警情73起,门头沟、海淀、怀柔等地较为多发,平谷、昌平、房山、密云、延庆、顺义等地也均有接报。救援发生场所大多为野山,除了个人独自登山走失外,还有多人同时走失的情况发生。
还有一些驴友擅入未开放区域,且缺乏必要的装备和准备,一旦遇险,往往无法自救,只能依赖外部救援,给社会增加了巨额的成本。
例如,今年4月,重庆男子王某和几位朋友结伴穿越甘孜九龙县洪坝乡江坝村江官山,因王某扭伤脚踝,几人被困海拔3200多米的山上。由于缺乏专业装备和准备,让救援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参与此次营救的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刘刚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几人穿越的高山属于未开发区域,根本就没有路,几乎全靠GPS才能前行。而他们的装备比较简单,不是专业的登山者。”
建议户外探险爱好者在参与探险活动前,充分了解当地的天气、地形及救援条件,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和领队,按照专业建议配备装备,确保活动安全。
另外,针对自媒体从业者,如网红、博主等,中国探险协会希望大家提高行业自律,在发布户外探险相关内容时,传递科学、专业的户外知识,增强公众对户外安全的认知,切忌为搏眼球、流量而淡化风险,忽视应有的安全警示。
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户外安全监管,对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的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事故隐患。?
为提升全民的户外安全认知,中国探险协会正积极与政府、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在发起《全民户外普及计划》,发布《怒江宣言》,普及户外常识、提升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从技术领域寻求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
中国探险协会正在开发建设的《中国户外预警救援互助平台》,旨在为户外探险者提供一个全国性的线上预警救援网络。通过探险者穿戴的智能终端,实时同步位置等信息。一旦遇险,会通过智能终端发出求救信号,平台则迅速组织线下救援力量就近施救,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救援模式,以期有效降低户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